地址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江北路568号
邮编
225007
电话
0514-87302207
何震天,男,1964年10月出生,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86年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现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核技术应用研究室研究员。
何震天同志工作后一直从事稻麦育种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30多项,育成扬辐糯1号、扬辐籼2号、扬辐籼3号、扬辐糯4号、扬辐籼5号、扬辐籼6号、扬辐粳7号、扬辐粳8号等水稻新品种及小麦品种扬辐麦1号、扬辐麦2号、扬辐麦3号、扬辐麦4号、扬辐麦5号、扬辐麦6号、扬辐麦7号、扬辐麦8号、扬辐麦9号、扬辐麦10号、扬辐麦11号、扬辐麦12、扬辐麦13、扬辐麦15、扬辐麦16、扬辐麦17、隆麦39,扬辐麦18、扬辐麦19、扬辐麦20、扬辐麦21、扬辐麦22正在报请审定;大麦新品种扬啤1号、扬啤2号等,在苏、皖、鄂、豫、沪、浙等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育成的扬辐糯1号、扬辐籼2号、扬辐籼3号、扬辐糯4号、扬辐麦2号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扬辐粳8号的选育与应用、小麦诱变育种方法创新及扬辐麦系列品种选育、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小麦的基础研究三个项目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扬辐籼2号、扬辐粳8号成为当时江苏省籼粳稻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扬辐糯4号是21世纪的现在湖北省中籼糯的对照品种。扬辐麦4号2011年以亩产689.9公斤,刷新了江苏省小麦高产纪录。2011-2013年连续三年保持了全省红皮小麦当年最高产量水平,被确定为江苏省主推品种、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的主体品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好品种。
1999年获“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获“江苏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